農產外銷受阻 學者:不是轉變銷售國家 而是要提高價值
中國大陸即刻起禁止臺灣芒果銷陸。圖爲愛文芒果。圖/農業部提供
學者認爲,ECFA簽訂十多年了,後面的服貿、貨貿都沒有繼續談,過去農產品出口有優勢,但時空背景轉換,經濟發展造成農業生產成本提高,現階段農產出口已然失去優勢;當務之急,應該儘快調整產業結構,朝相對高科技的種苗、農業生物科技發展,基礎的生產型種植應該逐漸縮小;也有學者認爲,面對大陸農產禁令,農業部要動腦想辦法,不是轉變外銷販賣的國家,而是轉變如何讓農產品附加價值提高。
逢甲大學合作經濟暨社會事業經營學系副教授楊坤峰表示,過去兩岸關係好,面對病蟲害防檢疫問題,因爲「讓利」,大家睜一隻眼、閉一隻眼;現在大陸開始檢討ECFA,迴歸正常貿易不再讓利;而臺灣也禁止大陸上千項的產品進口,也屬於貿易不公平。他認爲,這些農產品對整個大陸經濟體來說,屬於金額不大的「小東西」,但對臺灣農民來說,是很大的影響,最好還是能雙方坐下來好好談,只是現在牽扯選舉與政治,要談有困難。
伊朗媒体称军方无人机飞过美航母“头顶”警告
楊坤峰表示,農業部宣稱生鮮水果以日本爲目標市場,但實際上去日本的量都不大,大家不要說大話,臺灣農產品生產成本高,東西若要銷到美日,「不補貼哪有可能銷?」補貼了紙箱、棧板、運費價差,最後獲利的都是貿易商以及日本商社,臺灣農民誰賺到錢了?他也說,以芒果爲例,我們銷到日本的都是A級高品規,但賣的價格卻跟臺灣差不多,銷到日本量有比過去多嗎?連送日本學校吃的也叫外銷,買送臺商的也算,不用睜眼說瞎話。
他認爲,好東西不怕沒人買,水果做成加工品,比如一支上百元夏雪芒果冰棒,出口也比較容易,價格又高,農業部要動腦想辦法,不是轉變銷售國家,而是轉變銷售產品,讓其附加價值提高,不僅內銷可以做,外銷也會搶着要。
知名金融大佬,突然去世!
臺大農經系教授徐世勳表示,兩岸十多年前簽訂的ECFA,就如同男女雙方訂婚,人家給了聘禮(讓利),但後來感情生變告吹不結婚了,退回聘禮也是合情合理,不該賴着不還、卻又不結婚;臺美貿易協定不能取代ECFA,美國反對自由貿易協定,最終仍是以美國利益爲優先,不要想可以提高我國農產品出口,我國與美國,可是連聘金都沒有。
他說,過去ECFA讓利,農產品銷陸零關稅,有競爭優勢,但隨着氣候變遷調適不佳,缺水缺地工資高漲,經濟發展工業成長快,造成我農業生產成本提高,成長失去競爭優勢,把市場讓給了東南亞國家,這是經濟發展不可避免的趨勢,若未如新加坡、荷蘭朝農業高科技、生物科技、上下游的冷鏈、物流延伸,農業生產耗水耗地需調整縮限,否則生產出來的產品又要拚出口,若沒有大陸市場支撐,農業出口市場一定萎縮。
徐世勳說,經濟發展至今,生產型農業本來就應該縮小,農委會應該要縮小,怎會變大成農業部?釋出用水與地,挹注農業上下游產業,或者也可以到國外生產,沒有一定要在臺灣種植,農業從業人員平均年紀都大了,農地的釋出也可有優渥的退休條件,否則現在都靠政府餵養,是反常、沒有尊嚴的退休生活,他認爲整體的農業產業調整應該加速,否則會來不及。
遵循成长规律,培育科技创新后备人才
總裁的契約女人 風中妖嬈
友达总经理就任半年 迎新局 柯富仁挥三面大旗
理财产品新规出炉